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鸟瞰 人物 周维松 曾经他是崇州市第一位农业职业经理人,如今他是崇州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基地发展部部长,党龄14年。 寄语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有14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在农业领域奋斗了20年,亲历和见证了成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过去几年,崇州的粮油产业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目前,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内粮油高标准农田达21.77万亩,未来几年,我将继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聚焦崇州粮油品质提升,通过推广优质粮油品种,塑造优质粮油品牌,健全销售渠道,加速培育“天府粮仓”全产业链。 早春二月,艳阳下,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始争芳吐艳,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内大片的花田连成花海,形成了一道早春美景。漫步田间,油菜花香扑面而来,偶有彩蝶与蜜蜂飞舞花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在这一片油菜花海中,一栋2层楼的房子吸引着记者的目光。崇州第一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就在这里挂牌成立。而后,崇州在现代农业领域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如今,这里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探路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功能区管委会的办公地点正是这栋小楼。 “10多年了,我就没离开过这栋小楼,这片土地。”周维松从办公区走出来,双眼炯炯有神,说话时语速极快,思维敏捷,言语之间流露着自信。从杨柳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到隆兴镇副镇长,再到如今管委会基地发展部部长,周维松的身份发生着变化,这片土地也在悄然改变。 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阶迈进 站在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管委会楼顶,放眼望去,遍地的油菜花已经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十年了,我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从几百亩,到十万亩,如今这一片已经有20多万亩了呢!”亲历了崇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周维松十分感慨。 “发展越来越快,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十年前,周维松还只是隆兴镇杨柳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负责人管理的就是脚下这一片土地。当时他负责的是由杨柳村15组30户农民以自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集中的101.27亩土地。他负责合作社的采购、生产、管理、经营全过程。在以前,杨柳村的土地东一块西一块,村民的土地还有交叉,怎么种都不挣钱。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周维松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每亩地的粮食种植成本被严格控制在580元以内,再加上规模买进农业物资、租用农机服务时享受批发价,种粮的利润得到大幅提高。 “很多人觉得农业准入门槛低,是个人就能干,找一片地就可以种,在我看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农业生产是‘宽进严出’型的,要种得好、种得巧,里面的学问大了。”周维松告诉记者,以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而言,2010年种植水稻,平均亩产比同品种未入社的农户亩产要多25公斤左右。 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模式大获成功,并成功构建“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崇州开始推广这一做法。经验丰富的周维松被抽调到崇州市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培训崇州全市上千名农业职业经理人。2015年3月,周维松又回到了地处崇州“粮油之乡”的隆兴镇,负责的仍然是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虽然角色不同了,但做起这件事还是轻车熟路。全镇有34个经理人,全是我的老熟人,早就认识了。”周维松表示,看着大家都挣了钱,他感到满足而幸福。随着崇州的粮油基地被赋予新的使命——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2018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周维松来到了管委会。 引进行业“龙头” 打开销路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作为全省传统的粮油产业聚集市和粮油产量大市,近年来,崇州市粮油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种植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解决了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种田,这几年的发展势头都很好,家家合作社都在赚钱。”周维松算了几笔账——优质稻+高标准农田,每亩水稻产量可增加100斤至200斤,并且由于大规模种植带来的机械化程度提高,比过去减少约80%的用工。这样一增一减,收益相对于过去大大提高,水稻每亩收入约1600元,利润就可达700元左右。“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说到此处,周维松话锋一转:“规模出效益后,我们也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土地产生更多的价值?” 为了让农产品成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有合作社成立过公司,注册过品牌,但都没有成“气候”。周维松分析原因,一是这些合作社生产任务占据了70%以上的精力,没有余力深耕产业链,销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水稻产业发展陷入瓶颈;二是崇州虽然有较好的稻米生产基础,但数百个农业合作社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合力打造出高知名度的大米品牌。“四川不缺好米,缺的是叫得响的好米品牌。”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让优质的崇州产“川米”走向全国,产业功能区引进了龙头企业——华川集团。华川集团旗下的华地永盛农业公司作为承载“川米振兴”的成都本土企业,是66个产业功能区——10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内的核心龙头企业之一,以水稻+全产业链为主要发展业务,涵盖了优质稻米选育、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效果真是立竿见影,”周维松一边说,一边掏出手机,在京东上轻松搜索到了崇州的“小亭米”系列产品。并告诉记者,“小亭米”系列作为核心品牌,已经在苏宁、京东、红旗连锁、步步高等商场超市进行售卖,线下销售渠道达到3000余家。“崇州品牌‘天府好米’会一步步进入人们的视线,端上越来越多人的餐桌。” 向精深加工链条延伸 加速形成优质粮油产业生态圈 “热水倒入,只需要7分钟就可以食用。”采访过程中,周维松向记者推荐,一定要尝尝一款以崇州出产的“稳糖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方便轻食米线。 在他看来,端得走、吃得下,这样一碗看似简单但“崇州风味”十足的米线,成为崇州水稻产业向精深加工链条延伸,探索现代农业产业迭代升级、附加值提升的有机体现。 据周维松介绍,随着轻食米线的“上市”,崇州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下,持续延伸和补齐产业链全业态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种子培育、规模种植、农业服务、初级农产品销售、迭代升级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制造和物流、销售,“崇州大米”的业态得到丰富。 “十四五”期间,产业功能区还将在加工领域补链。建设中国好粮油四川示范行动大米加工项目,完成全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加工成套主机、包装设备、成品低温库、原粮仓储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采购,实现日处理稻谷300吨以上。建设川西油菜籽精深加工项目。新建精炼车间、灌装车间、油菜籽压榨车间、储油灌及办公楼等,购置精炼、灌装、压榨等项目相关设备。建设艾诺米米酒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完成艾诺米产品产品视觉VI打造,拓展线下和线上销售渠道。 “天府良仓不仅出产天府好粮油,还将成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周维松认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转化的是生态价值,升级的是消费场景,带来的是群众增收。例如,以华川天府良仓为核心的中国首个水稻+全域旅游综合体——粟村智萃林盘起步区已经完成,届时,将为市民呈现稻田火锅、稻香竹林酒吧、十二稻风味馆、米主题汤泉酒店、特色民宿等,展示崇州“伴城而居,伴乡而归”的美学院居生活。 本报记者 粟新林 摄影 胡大田
|